<台灣生技 張善政開3帖藥>
2016亞太生技投資論壇昨天舉行,邀請生策會張善政剖析台灣生技產業的優勢及未來動向。
張善政建議,政府可以思考從推動產業併購、活化海外籌資、提高閒置壽險基金投資生技比重等三個方向,擴大產業的規模,引入資本的活水,企業動能來了,才能真正做大產值。
張善政強調,國際生技夥伴若來台尋求合作,無論採取技術授權、共同合作或臨床開發,都可帶來很大能量,而台灣能執行高品質的臨床試驗,國際夥伴可快速有效在台灣執行符合國際規格的大型臨床試驗,而且有值得信賴的CMO(生技藥品代工廠)與CRO(臨床試驗機構)可做為策略夥伴。
在台灣研發型醫材企業方面,特別是在整合資通訊產業(ICT)上有很大的競爭優勢,都歡迎全球的策略夥伴開啟與台灣生技業者合作投資的契機。
張善政說,我國生技產業屬於中小型企業,相較國際大藥廠,能見度較差,透過併購海外優質企業、擴大市場規模,不失為企業拓增能見度的方法。
針對台灣生技產業的競爭力,張善政也向現場國際人士介紹,希望推薦國際企業到台灣來找合作夥伴。他表示,台灣研發型的新藥開發公司,都有很強大的研發動能,可投入利基領域或利基疾病的開發。
今年生技產業市值稍見下滑,張善政表示,產業發展過程遇到一些風風雨雨是難免的,生技產業還是會往前走,基本上是要看產業能量。他說,浩鼎只是單一事件,生技產業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。
參考資料: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、江碩涵